体育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试点工作现场会日前在重庆万盛召开。会议聚焦体育赋能青少年全面发展,通过现场调研和座谈会的形式,共同交流经验、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座谈会前,与会者到溱州中学、万盛青少年活动中心、万盛文体中心体育馆、万盛小学等地,现场观摩了青少年脊柱与视力健康知识讲座、AI智慧体育系统运用现场展示、万盛经开区社区亲子体育活动等特色实践,详细了解在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指导下,由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学院医工中心自主研发的青少年脊柱与视力筛查设备检测情况,万盛经开区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社会体育培训机构进校园开展情况以及万盛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工作做法。
会上,首批试点城市安徽宿州、山东日照、湖南岳阳、重庆万盛试点单位和河北省、江苏省、广东省、云南省第二批试点申报城市代表分别分享了体育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经验做法。来自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科技处、天津体育学院经管学院等单位的体育领域专家坚持问题导向,从运用新的技术手段评估青少年身心健康数据、建立完善体系化的举措、完善交流机制等方面,为各地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四个试点城市积极作为,结合各自实际情况精准施策,在制度创新、资源整合、流程优化等方面扎实推进各项任务,形成了可推广的实践成果,为试点工作的全面铺开积累了宝贵经验。安徽宿州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制定了总体方案和实施方案,明确了重点工作和具体措施。依托宿州市奥体中心谋划建设试点工作宿州基地,包括青少年健康运动中心、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等,已建成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并开展了多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立了部门协调联动、质量监测评价、体育课程督导等机制,推动体教融合,优化学校体育项目布局,构建“市队校办”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一定成绩,多名运动员在全国比赛中获奖。
山东日照成立试点工作推进机制,制定了十项措施,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考核指标。加大部门协同,每季度召开专题会议,推进试点工作。拓展竞技平台,完善三级竞赛体系,增加比赛项目和场次,开展百校学生体质提升工程。抓好幼儿体育,推广幼儿体育试点成果,举办幼儿体育嘉年华活动。建立工作闭环,开展脊柱健康筛查和运动干预,创新大课间活动,强化技能培训,提升教师学生专业素养。
湖南岳阳深入推进体教融合,提升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稳步提升。未来两年将聚焦普及、激励、保障、共促四方面,在构建人人参与的体系方面、健全评价考核机制方面、改善体育开展条件方面和建设协同育人环境方面持续发力。通过这些措施,到2026年力争青少年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心理问题发生率明显下降,并形成可推广的工作经验。
重庆万盛经开区以“健康第一、全面发展”为目标,聚焦青少年肥胖、近视等“四小问题”,创新“体教卫融合”模式,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格局。构建高位推进保障体系,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形成全区联动格局。打造智慧体教创新体系,引入智能化健康干预系统,试点AI智慧体育系统,实现运动数据互通共享。完善运动健康促进体系,创新学校体育教育,推行家校联动机制和社区体育服务。聚焦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防控健康问题、塑造试点品牌影响力和构建数字管理平台四大目标,通过优化工作体系、深化协同联动、强化体育干预、升级体教融合和普及健康教育等措施,推动试点工作提质增效,努力为全国青少年身心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体育总局青少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工作中要加强统筹协调,部门协同,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工作合力。要坚持建立完善党委政府领导,体育部门牵头,各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要建立完善动态考核指标体系,进行动态化管理。还要积极做好体育项目普及工作,统筹校内校外体育的关系。积极举办社区亲子运动会、持续开展“奔跑吧·少年”系列体育赛事活动,发挥好学校、体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三大阵地作用。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将科学健身理念送到社区、家长、孩子身边去。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制作让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科普图书、科普短视频,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孩子乐于接受的形式内容,让孩子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试点单位要通过成果呈现,总结提炼本土特色亮点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加大体育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经典做法的宣传力度,讲好体育故事。(转自7月17日《中国体育报》01版)
国家体育总局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2号邮政编码:100763联系电线网站联系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