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型网络技术与高校体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趋势,为高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在此背景下,青岛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主动顺应和把握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新趋势、新机遇,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国家人才培养目标和对学生实际能力与需求的研判,依托互联网智能教学平台将线下面对面教学与线上教学融合,开展了田径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目前,田径课程教学改革有效提高了育人效果,推进了体育教学资源数字化转型,构建起“互联网+教育”环境下的高校公共体育人才培养新模式。
开展高校公共体育数字化教学改革,必须有高质量的数字平台支撑。为此,青岛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将数字化平台建设作为推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先手棋,对线上教学平台进行对比分析,并针对平台的优势进行有效利用;建立线上体育教学直播间和课程资源库,结合线下课堂教学的需要进行课程资源库的完善,满足体育课程的教学需要;在进行线上平台的分析与建立的过程中,加强平台技术管理与资源管理,使线上教学平台充分发挥教学优势。
学校体育教学部经过一系列的线上课程资源、教材资源及监测系统建设,为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改革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可通过电脑、手机或教学平板参与,管理者可通过电子设备查看学生及教师课程各项统计数据,实现统一管理,为教学职能部门、师生、体育学习者等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数字化资源和信息化服务,有效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极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学校体育教学部在混合模式教学实践中,积极融入现代信息化教育手段,打破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壁垒,融合课内外一体化设计,落实体育教学思政元素,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新格局,形成协同育人效应,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为保证课程目标的达成,学校体育教学部对教学活动过程进行设计,主要以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展开教学活动实施。采用融线上理论知识学习、线下课堂实操、课外自主练习为一体的全方位混合式教学,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课前,教师先告知学生接下来的学习计划及进行教学分组,并将制作和拍摄的教学视频、理论知识PPT等相关教学资源发至雨课堂班级中,以备课堂授课使用。学生通过线上视频理论知识的学习对田径运动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基本技术等具有理性认识;在线上课程中设置讨论环节,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探索。课中,教师针对重难点与共性问题进行快速轻量化的探讨交流、问题答疑,对课前知识的学习进行深化补充,将理性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感性的肢体感受,并辅以小组练习、分组讨论、教师辅导纠错等方式,达至运动技能的基本掌握。课后,通过课外自主练习与学生培训对所学知识进行加深与巩固,举办不同形式的竞技比赛对所学技能进行一次检验,同时达到巩固教学成果的目的。适时引导学生课后学习,借助平台实时观测学生进度,对学生的运动频率、习惯、强度及体质改善情况进行有效评估,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不断完善教学平台设计,上传或制作线上理论课教学视频等。
在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同时,课程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化和个性化相结合,坚持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评价兼顾。学生参与线上学习次数、体育知识测试、课外自主练习等均被纳入考核评价,通过合理设置分数占比,提升评价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结合线上学习开展现场教学体育运动是理论与训练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学校体育教学部通过视频反馈教学、CAI课件教学和连续拍照解析动作教学等教学方法,依托线上平台帮助学生迅速找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线下课程部分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也进行了调整,融入翻转课堂或者头脑风暴的形式,身体练习部分融入了趣味游戏、小型运动会等教学方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练习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提升技能的动力。